首页 >> 最新文章

蔡辉益中国饲料工业发展若干重大问题探讨山楂海棠

能源农业网 2022-08-26 22:50:36

蔡辉益:中国饲料工业发展若干重大问题探讨

中国饲料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后,我国饲料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使饲料业充满无限生机。伴随着现代饲料工业体系的建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迅速发展,使饲料科学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饲料业发展成为一个工业门类,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饲料大国。今后的饲料工业如何走?如何可持续发展?行业面临着若干重大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谨以此文抛砖引玉。

1、饲料工业是否还将是一个独立产业问题

饲料工业是否还将是一个独立产业问题的提出源于我国规模化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国饲料工业发展的现状,尤其是种、养、加一条龙企业的快速发展,加之新修改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饲料企业数量将会快速下降,所以人们在问,饲料业作为一个产业还有多长时间,是否还能独立存在?

笔者认为,一个产业的兴衰纵然有其自身的规律,但纵观发达国家走过的路,中国的饲料工业不会消亡,至少是未来30年不可能消失。这仍然决定于我国特色的养殖业发展状况不可能全部发展成为一条龙模式,即便散养方式全部消失,小规模养殖业,即约三分之一的养殖量依然需要专业化的饲料企业来供应,只是饲料企业的数量已经相对较少,企业规模更大,订单式生产和供应将会成为主要模式。

2、饲料资源问题

《饲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我国饲料工业十二五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通过5年努力,初步实现由饲料工业大国到饲料工业强国的转变。目前,我国饲料工业面临的最大问题除了安全问题以外就是饲料资源短缺的问题,但这个问题的判断有赖于诸多因素。突出的问题是我国养殖总量的控制和我国种植业发展规划与产出配套问题。有研究指出,基于土地氮、磷承载力的区域畜禽养殖总量应该达到一个平衡,为此必须弄清楚中国的畜牧业发展的终点目标是什么?是不是继续成为全球养殖业第一?如果规划出合理的养殖总量,同时合理调整了种植业的粮食与饲料粮产出比例,资源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比如秸秆饲用量增加1000万吨,饲用秸秆处理利用率达到50%。杂粕、糟渣、食品加工副产品等存量较大的非粮饲料资源优质化处理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加之政府加大对牧草业的投入发展、推进优质饲草生产与高效利用等都将是解决饲料资源问题的有效途径。

3、饲料企业数量规模问题

《饲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到2015年饲料总产量需达到2亿吨,主要饲料添加剂品种应全部实现国内生产;饲料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5%以上;年产5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集团达到50家,其饲料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随着2012年5月1日国务院令第609号《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出台生效,对饲料企业提出了更高的门槛和要求,加之一些上市公司的并购扩张、其他大量资本的进入,饲料与养殖行业进入了大整合时代,饲料企业数量必然会加速减少。这有利于饲料安全的控制、有利于质量的提高,中国饲料行业到底多少数量的企业合适,没有人能够给出答案。有人预测应该有5000家,有人则预测应该保有2000家,有一点可以肯定,特色的中国必将发展一个有别于美国的特色饲料工业,企业的数量与规模亦将有别于美国相应的企业的数量与规模。

4、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规模化养殖业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土地污染问题,这已经成为畜牧饲料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其解决的途径:控制养殖总量、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消除污染物的效率。科学家们目前着重在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尤其在氮、磷和重金属污染方面。然而,我国的养殖业仍然继续发展,污染物排放总量不会减少,除了控制养殖总量以外,还需要从消除污染物的效率方面加强研究。

科学家们基于土地氮、磷承载力的区域畜禽养殖总量控制的研究结果指出:为了减轻畜禽粪便对中国水环境质量带来的巨大压力,需要探讨对区域畜禽养殖进行总量控制的必要性。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对区域畜禽养殖进行总量控制的必要性,其次基于耕地面积对全国及各省畜禽养殖的允许总量进行了初步估算,通过与其实际总量进行比较探讨总量控制的现实必要性。理论上,针对某一区域的畜禽粪便污染,基于从源头减少畜禽粪便产生较为困难,现有处理技术对畜禽粪便氮、磷去除效果有限,畜禽粪便或者其处理剩余物难以长距离转移,土地对氮、磷的承载力有限等基本条件,提出了区域畜禽养殖应进行总量控制的基本思路。实证分析则表明:2007年,以氮素为基准,全国畜禽养殖允许总量为25.03亿头猪当量,总量使用率为64.39%;以磷素为基准,全国畜禽养殖允许总量为13.68亿头猪当量,总量使用率为100.20%。由各省来看,以氮素和磷素为基准,分别有5个和17个省份的实际总量超过其允许总量。因此,从畜禽粪便污染控制角度来看,对部分省份以及重点区域进行畜禽养殖总量控制非常紧迫。

5、饲料科技创新问题

目前,我国饲料行业面临的主要科技问题首先是建立中国饲料资源特色的新型日粮技术体系。30年前,饲料科技刚刚起步,国内只有奉行拿来主义,引进欧美饲养标准和饲料原料成分,因此也引进了玉米-鱼粉-豆粕型日粮技术体系,导致了我国每年进口数千万吨大豆、百万吨鱼粉的现状。如今面临大量缺乏蛋白资源的压力,是该彻底打破这种技术体系,建立中国饲料资源特色的日粮技术体系的时候了。其次是未来5年~10年要逐步解决的技术包括:饲料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安全新型饲料添加剂产品生产技术、饲料精细加工与产品性能动态预测技术、饲料质量高精度多模式检测与评价技术、生态环保饲料生产技术、功能饲料生产技术、动物肠道卫生与健康饲料产品生产技术、不同类型日粮配制技术、幼龄动物饲料配制技术、饲料抗生素替代品生产技术、饲料霉菌毒素污染消除剂等。

6、饲料散装运输问题

采用散装方式运输饲料,是饲料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方向性措施之一。在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发展饲料的散装运输技术,当时使用的饲料散装运输车大多是机械传动搅龙输送式的。到了20世纪70年代,日本、美国等国发展了全液压控制搅龙输送式以及气力输送式的散装车,并提高了装载能力,加大了输送半径。目前,国内少数发达企业已经开始使用散装方式运输饲料,而且取得了成效。农业部发布的《饲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发展散装饲料运输的规划。但是,要在全行业推广散装饲料运输,还有许多配套技术要解决,如饲料厂与运输车的对接问题、运输车与养殖厂对接问题。此外,在散装运输物流体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我国物流成本太高,其原因主要是行政权力,控制公路运输的基础资源——能源和道路,以垄断价格收取油费及路桥费,以执法权收取罚款;如果不降低行政权力在物流利益的抽成率,也就是坚决打压收费公路和路政人员对物流利益链分配作用的垄断,物流成本就会对物价造成持续的上升压力,并且极大地遏制内需的发力,饲料的散装运输一定难以发展。为此,建议政府加大资金投入,规划发展饲料散装运输物流体系;出台扶植饲料物流发展的优惠政策。

7、饲料质量安全问题

随着《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生效和《食品安全法》的建立,随着我国饲料安全评价、检验检测和监督执法三位一体的饲料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在饲料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5%的基础上,饲料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只要按照《条例》落实到位,坚持不懈,不用担心饲料质量安全会下降,反而一定会向着越来越安全的方向迈进。但饲料安全问题永远是行业人士和企业发展中的红灯、企业永续发展的底线。

8、饲料企业管理与企业家问题

关于我国企业总体管理水平:笔者认为我国饲料企业,规模和技术层次不一,其管理水平差异较大,但相对其他领域,饲料企业经过20年的竞争发展,经过行业协会等机构组织的大量培训、交流提升,整体上处于中上等水平。我国年产50万吨级的中大型饲料企业、大多数一条龙企业和上市企业的管理水平可以说是处于上等水平,有的已经处于国际一流水平,当然仍然有多数小型饲料企业还处于粗放的管理状态。

目前,我国饲料工业企业经营在学术界的理论探讨还滞后于管理实践,如何将现代科学管理与传统的农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实现饲料企业经营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精细化、信息化将是行业进一步提升的方面。在推动我国饲料企业整体经营与管理素质的提高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关于饲料企业家:饲料企业虽然数目众多,真正能称得上企业家的企业主还是不多。谈到企业家,相关联的不得不谈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本分和社会责任。

企业家是一个神圣的称号,企业家是一个人,而企业家精神更多地是属于一个团队。一个有使命的团队才能把企业家精神传播久远。

企业家的本分是什么?那就是做好企业本身。然而,饲料工业发展30多年来,一批批饲料企业崛起了,但也有不少企业倒下了。倒下去的企业原因很多,有的倒在了市场竞争中,有的倒在了体制改革的路上。因此,企业家必须守住本分。

社会责任永远与企业家连在一起。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主,即便富可敌国,也只能是企业主。企业家的第一社会责任就是强化企业本身的经营活动,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企业行为不能违背公共秩序、社会公德,企业一样要承担社会责任。责任感建立的过程是一个企业主向企业家过渡的过程,责任感升华的过程是一个企业家向优秀企业家成长的过程;我们坚信我们将会拥有越来越多的饲料企业家,肩负起促进行业发展的重任,引导企业经营模式的进步与公平,注重社会人才的培养,注重员工就业能力的培育,从而创造一个满载社会责任的、繁荣、强大的饲料业。

此外,饲料行业的大企业家们如何站在一个行业高度、站在国家需求高度,站在全球发展趋势的高度来审视企业发展、再定位和调整企业发展战略成为做大、做强的关键,尤其对于行业领袖级的成功企业家更为重要。事业发展到达了国内的顶点,是否再次考虑更高、更大的人身价值、再次挑战自我成为事业发展的新动力。

9、饲料经济模式问题

可以自豪地讲,我国现代饲料工业无论从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品质量的改进与完善均已有了显著的进步。现代饲料企业逐步向企业化、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

目前国内畜牧养殖企业有多种经营模式,有传统的公司 农户松散合作的养殖模式、有公司 基地 农户紧密合作的养殖模式、有公司 基地 金融担保公司 合作社的养殖模式等。目前明显的趋势是公司开始大规模工业自动化养殖模式,动辄100万头猪、300万只鸡的规模化基地,甚至有些地方开始建立起几十平方公里的畜牧养殖园区,招商众多养殖企业集中在一个园区中实施不同动物的现代化养殖等等。这不得不让人联想起到底多大规模是科学合理?环保、防疫问题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需要认真调查研究加以解决。畜牧养殖企业多种经营模式共存的局面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10、饲料大国走向饲料强国问题

饲料大国的意思比较容易理解,我国的饲料工业总产量达到1.7亿吨,成为了世界第一。行业人都注意到:世界饲料企业前三强都集中在美国,美国国内饲料企业不过300家,总产量却超过1.3亿吨,这似乎已成为行业人心中强国的标杆。那么,这个标杆的背后蕴藏的是什么?饲料强国的内涵到底是什么?

笔者认为一个行业强的内涵应该是:领域发展潜力巨大、行业领导组织高效、行业发展基本单元——企业本身健康、企业家领导管理水平高、政策环境利于公平竞争、原料供应充足、生态环境可持续、终端消费者认为产品安全放心、行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强等。因此,要实现中国从饲料大国向饲料强国的迈进,必须在以下各个环节加强建设才有可能。

11、饲料企业国际化问题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人。对于国内的优秀饲料企业,除守住国内市场外,还要积极规划国外市场。从进入中国饲料市场老牌的泰国正大公司、德国的BASF公司、美国嘉吉公司、荷兰泰高公司、韩国希杰公司等到新近的美国高盛投资公司、艾格菲公司等,以及国内的中粮集团、新希望集团等,无论是在中国市场还是在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上都大举进军规模化养殖。如今我们讨论的不是应该不应该国际化,而是已经国际化。我国畜牧业与饲料工业的发展面临的资源压力已经逼迫企业必须用全球视野来考虑发展战略,而且部分大型企业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为此,总结饲料行业走过的30年,行业人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过去的30年,行业人关注到:畜产品的生产、消费和贸易集中在发达国家;工业生产主要集中在本国范围;而走出国门的企业则称之为国际企业;企业每天在削减生产成本,生产能力成为企业发展最大的挑战;企业几乎没有用水成本的意识。

然而目前和今后的30年,竞争的意识和发展的理念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表现为畜产品的生产、消费和贸易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工业生产将布局在全球范围;而走出国门的企业则称之为全球企业;在生产成本一路攀升无法削减的情况下,企业追求的是如何创造更多的价值;水资源成为企业的生产力要素;生产能力不再是企业发展最大的挑战,动物保健将是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国际化进程让行业人士意识到:过去一再强调的产品价格、品质和适应顾客需求的竞争不再是区分企业竞争力的特质,这只是进入市场并占有一席之地要求当中的一小部分。如今企业不得不更加关注消费者新的价值取向,那就是在于关注自身健康、关注食品安全、关注消费带来的次生污染(社会 经济 环境价值)、关注动物福利等。即希望知道吃的是什么,从哪里来的,怎样生产出来,要确信所吃的东西是有益健康的,对环境无害,生产者得到合理对待,以及肉类来自于被很好照顾和健康的动物。因此,只有抓住消费者关注的核心价值,才会使饲料养殖企业走向更大的成功。

作者:蔡辉益

在西安做近视手术需要做哪些准备曹文娟主任告诉你

在兰州做近视手术要花几天时间

女生进行疤痕修复后的护理和男生一样吗

杭州结核性溃疡医院

天津市男科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