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球茎大麦

南京首部雨水综合利用规划通过专家评审显脉大参

能源农业网 2022-06-30 10:00:10

南京首部雨水综合利用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2月20日消息:由天上雨水一手导演的缺水、淹水“戏码”,这些年让一些大城市吃了很大的“苦头”。如何让天上的雨水变“害”为“宝”?如何留住宝贵的雨水让其变为可用的资源,这对丰水城市的南京同样也是一个必须面对的课题。

专家测算,南京主城年均可利用雨水资源量就达1.47亿立方米,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雨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并从去年启动了雨水综合利用规划和相关管理办法的研究和编制工作。为此,南京市供水节水管理部门正在编制《雨水综合利用规划》、制定《雨水综合利用技术导则》、出台《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管理办法》,积极推进全市的雨水综合利用。

据了解,南京市雨水利用模式分为雨水集蓄利用(直接)和雨水渗透利用(间接)两种模式。针对南京市为丰水城市、水质性缺水城市的特点,规划提出要在六个方面大力实施雨水集蓄利用:雨洪削减的雨水集蓄利用。城市雨洪携带污染物导致面源污染,并且增加洪峰流量加重城市内涝。山洪对城市防洪排涝影响严重,南京市有紫金山、老山等20多座山体,可以结合山洪削减开展雨水集蓄利用。积淹水改造的雨水集蓄利用。南京目前还有不少积淹水点,结合解决淹水问题开展雨水利用是当务之急。居住区、学校、场馆和企事业单位的雨水集蓄利用。开展雨水集蓄利用,将收集的雨水可用于校园、场馆、单位内部的水体补水、绿化、道路浇洒、冲厕等,可节约城市大量水资源。湿地、水塘的雨水集蓄利用。南京市湿地总面积9.73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14.75%。可结合其中的人工湖、集蓄池、人工湿地、天然洼地、坑塘、河流和沟渠等,建立综合性、系统化的蓄水设施,把雨水径流洪峰暂存其内,再加以利用。绿地、公园的雨水集蓄利用。南京市有玄武湖公园、莫愁湖公园、南湖公园、大学城公园和方山地质公园等丰富的公园绿地资源,绿地、公园是天然的地下水涵养和回灌场所。将雨水集蓄利用与公园、绿地等结合,可用于公园内水体的补水换水,还可就近利用于绿化、道路洒水等。防护走廊的雨水集蓄利用。南京市有大量的防护走廊,交通系统发达,公路和铁路较多。这些高压线、公路、铁路两侧都设置有较宽的防护走廊。防护走廊布置在郊区的道路或河道边,利用电力高压走廊、公路、铁路保护带空地等,开展雨水集蓄利用,在美化环境的同时,能更好地集蓄利用雨水资源。

雨水渗透是一种自然现象,是雨水通过渗透至浅表土壤以及地下水层的过程。南京近几年在大力发展新城建设,广场、停车场、公园、人行道、步行街等建设工程,规划提出应当选用透水材料铺装,建设汇流设施将雨水引入透水区域入渗回补,或者引入储水设施处理后利用。具体从三个方面实施:

推广生态河道雨水渗透利用。开展生态河道雨水渗透利用主要是进行河道生态建设,改变硬质化河道护岸做法,打造会呼吸河道。充分发挥河道蓄渗能力和污染物降解能力,利用河道水系进行汛期的调蓄,并与河道滨水地区的景观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对秦淮河、金川河、玉带河、运粮河等已有河道进行生态护岸改造,提高城市河道水质。

推广生态道路雨水渗透利用。发挥生态道路的蓄渗能力和对初期雨水的净化能力。利用道路正常的翻修和改扩建,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对人行道的铺装,采用透水性铺地砖,增加雨水的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道路周围绿地可适当成为聚集降雨的地段,绿地的标高要低于人行道50—100毫米,并加宽道路绿化带的宽度。在城市道路两侧可结合绿地、水景修建雨水集蓄池,用于补充大气水分和回补地下水。

推广生态屋面与广场雨水渗透利用。针对南京市大型公共建筑和商业区等利用屋顶集水,具有投资低、集水量大且使用方便等优点,可建设屋顶雨水集蓄系统和屋顶绿化系统。通过渗透设施,可增加广场和停车场截留的雨水量,尽量使截留的雨水渗入地下,起到涵养地下水的作用。

规划还针对南京各区域的建设现状、经济实力、资源条件分别提出了不同的雨水利用模式:主城区重点开展紫金山山洪削减雨水利用、积淹水点改造、公共建筑和CBD商业区雨水利用,城区的公园、绿地雨水利用以及在河西地区结合城市排涝开展雨水利用;栖霞片区主要结合工业区、高压走廊、高校和居住区开展雨水利用;江宁区主要结合高校、居住区、山洪利用、道路积淹水点改造和高压走廊开展雨水利用;浦口区主要结合老山山洪利用、湿地公园、居住区、城市排涝开展雨水利用;六合区、溧水区和高淳区自然资源丰富,主要结合城区积淹水点改造、河塘和绿地的雨水集蓄利用以及农业设施开展雨水利用。

波形钢护栏立柱安装检测

地质超前探测仪

弹性波无损检测仪

预应力管道压浆密实度检测方法

装配式叠合构件检测

友情链接